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肺水肿模型探讨葶苈子升降浮沉药性
引用本文:王梦梦,克迎迎,米汪洋,单增福,袁培培,冯卫生,郑晓珂.基于肺水肿模型探讨葶苈子升降浮沉药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5):42-52.
作者姓名:王梦梦  克迎迎  米汪洋  单增福  袁培培  冯卫生  郑晓珂
作者单位:1.河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郑州 450046;2.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 45004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2019YFC1708802);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项目(ZYQR2018100)
摘    要:目的 基于葶苈子药性沉降,根据“病位在里者宜沉降”的治则,建立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结合病势趋向的改变,验证葶苈子药性“沉降”的科学性,以期初步阐释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 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 mg·kg-1)、阳性药地塞米松组(0.075 mg·kg-1)、葶苈子低、中、高剂量(1.167、2.334、4.668 g·kg-1)组并通过胸膜腔注射1%角叉菜胶(2 mL·kg-1)建立肺水肿模型,检测肺水肿评价指标(肺剖检、胸腔渗出液量、白细胞数量、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确定葶苈子干预肺水肿的最佳剂量;检测与机体气机调节密切相关的五大系统(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指标,观察葶苈子干预对肺水肿大鼠病势趋向的改变,确定其升降浮沉之性;并观察各组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炎症细胞种类和数目等,初步探究葶苈子改善肺水肿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显著增加(P<0.01),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显著升高(P<0.01),并出现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弓背现象,少量大鼠鼻子湿润,鼻孔出现泡沫状液体等症状,剖检时肺出现体积增大或伴有瘀血,气管处出现大量粉红色泡沫状液体;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可减少大鼠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降低肺脏器系数、肺湿重/干重及肺含水量,改善肺组织水肿出血等,且以葶苈子中剂量治疗肺水肿效果最佳(P<0.01);对于呼吸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咳嗽潜伏时间、引喘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咳嗽次数和喘息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咳嗽潜伏期、引喘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喘息次数(P<0.01);对于泌尿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少尿量,葶苈子中、高剂量显著增加尿量(P<0.01),低剂量组明显增加尿量(P<0.05),但均对排汗无影响;对于消化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显著增加(P<0.01),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显著下降(P<0.01),胃泌素(GT)明显增加(P<0.05),和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显著增加小肠推动率(P<0.01),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P<0.01),显著减少胃残留率(P<0.01),显著或显著减少GT以促进胃肠运动及胃肠道的运输(P<0.01),增加胃动素(MTL)促进大鼠的胃排空(P<0.05,P<0.01);对于循环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输出量(CO)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的心率有升高趋势,收缩压(SBP)显著升高(P<0.01),舒张压(DBP)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明显增加LVEF、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中剂量组显著增加LVEF、LVFS、CO和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高剂量组显著增加LVFS(P<0.01),显著降低大鼠的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对于中枢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葶苈子明显减少大鼠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站立次数和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增加静止时间和旷场边缘活动时间(P<0.05,P<0.01);此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管腔周围的炎症浸润严重,气管增厚、内有水肿液聚集,肺组织破坏严重,血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肺泡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4(IL-4)明显提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能减少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积聚,减少肺小血管充血和肺间质水肿,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升高IgE水平,降低肺组织ROS水平(P<0.05,P<0.01)。结论 葶苈子对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具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泻水逐饮、调节水液排泄,降泻肺气、调节气机、泻肺气之壅闭,促肺气肃降、调节气机下行,提示葶苈子作用趋势为沉降。其中以葶苈子中剂量作用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来发挥干预作用的。

关 键 词:升降浮沉  葶苈子  肺水肿  利水消肿  药性评价体系
收稿时间:2021/12/2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