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静脉溶栓治疗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
引用本文:杨洪清,罗飏,马俊,吴俊超,杨国华,杨静清.静脉溶栓治疗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1).
作者姓名:杨洪清  罗飏  马俊  吴俊超  杨国华  杨静清
作者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医院神经内科;
摘    要: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老河口市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晚期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4 h后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溶栓后1 d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和溶栓后3 d颅内出血发生率,溶栓前及溶栓后3 d、7 d凝血功能指标,溶栓前及溶栓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BG、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1 d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和溶栓后3 d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7 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溶栓后3 dPLT、MPV、PDW、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溶栓后3 dPT、APTT、TT长于晚期组,FIB低于晚期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溶栓治疗后24 h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相比,溶栓治疗后24 h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反之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