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95例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刘爱玲,吕红,李玥,杨红,钱家鸣.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95例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
作者姓名:刘爱玲  吕红  李玥  杨红  钱家鸣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
摘    要:目的分析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并接受≥3个疗程IFX治疗的IBD患者共95例,其中CD 65例,UC30例。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等。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95例IBD患者中,男女比3∶1,平均起病年龄(24.4±9.7)岁,首次IFX治疗时的年龄(31.2±11.1)岁,起病至首次应用IFX的病程(6.9±5.8)年,IFX疗程为7.3(1.4,15.1)个月。(2)95例患者中,24例(25.2%)出现至少1种不良反应,6例(6.3%)出现2种或以上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中,过敏反应10例(10.5%),感染16例(16.8%),白细胞减低、肝功能异常各2例(2.1%)。不良反应距首次IFX治疗的时间为5.2(1.4,9.3)个月。(3)24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7例(29.2%)停用IFX。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无一例死亡。(4)首次IFX治疗时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高于3倍正常值上限(9 mg/L)(OR 5.119,95%Cl 1.737~15.089,P=0.003)、非狭窄性病变(OR 4.914,95%Cl 1.007~23.970,P=0.049)、病情重度活动(OR 0.067,95%Cl 0.007~0.678,P=0.022)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 IFX治疗IBD安全性较高,多数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首次IFX前hs CRP高于3倍正常值上限、非狭窄性病变、病情重度活动可能为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