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比较穴位注射、可待因片以及穴位注射联合可待因片三种不同治疗方式对中央型肺癌引起咳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宜春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60 例诊断为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可待因组、穴位注射组、可待因+穴位注射组,每组各20 例。经过三种治疗方式后,通过比较治疗前、治疗5 d 后、治疗10 d 后行咳嗽问卷评分,包括莱斯特咳嗽问卷、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咳嗽视觉模拟量表、咳嗽症状评分;血清SP-D 水平及PARC/CCL-18 趋化因子。结果 治疗5、10 d 后,三组患者咳嗽问卷评分、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三组患者咳嗽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咳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 d 后,穴位注射组咳嗽问卷评分、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及咳嗽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可待因组,可待因+穴位注射组咳嗽问卷评分、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及咳嗽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穴位注射组和可待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 d后,穴位注射组咳嗽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可待因组,可待因+穴位注射组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低于穴位注射组和可待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 d 后,三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 d 后,穴位注射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明显高于可待因组,可待因+穴位注射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明显低于穴位注射组和可待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 d 后,三组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 d后,穴位注射组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8)明显低于可待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 后,可待因+穴位注射组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8)明显低于穴位注射组和可待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 后,可待因+穴位注射组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8)明显低于穴位注射组和可待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型肺癌咳嗽与PARC/CCL-18 趋化因子、血清SP-D 有关,穴位注射联合可待因组治疗效果优于可待因组和穴位注射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