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骨转换研究
引用本文:张倩,胡小琪,郭宏霞,张亮,张必科,曾果,罗尔基,马冠生.我国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骨转换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6):455-458.
作者姓名:张倩  胡小琪  郭宏霞  张亮  张必科  曾果  罗尔基  马冠生
作者单位:100050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张倩、胡小琪、张亮、张必科、马冠生);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郭宏霞、曾果);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黑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罗尔基)
摘    要:目的 探讨我国藏族和汉族8~18岁儿童少年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名8~18岁的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各年龄各民族各性别为20人左右.采用英国IDS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浓度.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2.8±3.0岁,血清BAP浓度在男生平均为80.6±40.4μg/L,女生为72.3±39.9 μg/L;血清TRAP浓度在男生平均为8.5 ±4.3 U/L,女生为7.9±4.5 U/L.血清BAP或TRAP浓度受民族、年龄和性别的共同影响,分别解释变异的27.0%或35.7%(P<0.001).8岁开始女生BAP或TRAP浓度高于男生,分别在10.0岁或10.5岁出现交叉,之后男生开始高于女生.汉族儿童比藏族的BAP平均低10μg/L,TRAP低2.56~2.96 U/L.结论 我国8~18岁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都受年龄、性别和民族共同影响,男女生随年龄增长存在交叉,藏族高于汉族.

关 键 词:骨转换  骨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儿童少年  藏族  汉族儿童  儿童少年  转换研究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an  nationality  Tibetan  Chinese  bone  存在  年龄增长  男女生  解释变异  影响  年龄和性别  男生  平均年龄  对象  结果  浓度

Biomarkers on bone turnover in Chinese Tibetan and Han nationalit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