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精油——一种中药入药新形式的思考 |
| |
作者姓名: | 彭孟凡 刘保松 白明 苗艳艳 苗明三 |
| |
作者单位: | 河南中医药大学, 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 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 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 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 郑州 450000 |
| |
基金项目: | 河南省产学研项目(18210700002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项(2017-149-11);国家国际合作基地项目(2016-15) |
| |
摘 要: | 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体,随着中医用药现代化,中药配方颗粒逐步发展并初具规模。虽有中药注射剂、口服液等的加工形式,但只占中药市场的少部分,并以内服为主。而脂溶性成分口服时,溶出受限,吸收相对较少,且具有刺激胃肠道的副作用,造成患者耐受性低。虽有水提、醇提等加工制成的外用制剂,但多为粗制剂,且剂量随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脂溶性成分的浪费。而中药的脂溶性成分大多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如五味子乙素、丹参酮、绿原酸甲酯等,但却没有合适的药用形式。若想"药"尽其用,就必须对中药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在提取、分离和收集工艺均相当成熟的基础上,研发以脂溶性成分为主的,药理药效确切的,又利于其吸收的药用形式。中药精油具有抗衰老、抗痴呆、抗氧化等多种活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药妆、保健品等领域。但单方精油作用有限,配伍既可增强药效、降低毒性,也可扩大精油应用范围。因此,可将中药配方精油作为中药入药新形式,并以外用为主、内服为辅,以弥补中药外用多为粗制剂、剂量随意的不足和内服吸收少、刺激胃肠道的劣势,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更快、更准、更好、更强地发挥脂溶性成分的药效。
|
关 键 词: | 配方精油 入药形式 脂溶性成分 中药现代化 |
收稿时间: | 2019-03-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