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方剂数据分析的中药用量历史变迁规律研究
作者姓名:王安妮  于晓  张瑜  朱琳  王晓菲  李学博  王振国  付先军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泰山学者工作室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泰山学者工作室 济南 25035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2703):丹参核心功效与生物学机制研究,负责人:付先军;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CYJS08A01-1):基于知识云的中医经方信息服务和精准化靶向虚拟筛选研究,负责人:王振国;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81473369):基于"性-构"关系的中药成分寒热药性评价,负责人:付先军。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朝代方剂中药剂量单位及其用量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药临床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九万余首方剂信息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构建方剂数据库,并参考文献,对不同年代的用量单位按照现代单位进行了换算,采用断代史研究方法,分析方剂中药用量的演变规律。结果:筛选有中药组成的方剂8万4千余首,涉及用量单位375个,体积单位包括升、合等149种;数量单位86种;重量单位有两、钱等63种;长度单位包括寸、尺等7种,面积单位3种;历代使用频数最多的用量单位是“两”,达一半以上,其次是钱,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使用频率最高。为了探究中药每日内服用量的规律,我们筛选了13,834首能代表每日服用剂量的内服方剂,有确切用量记载的药物频次81 830次,其中以长度为单位的中药平均长度为10.19 cm;以体积为单位的中药平均体积为753.24 mL;以重量为单位的中药频次是80 135次,平均重量为21.46 g。不同朝代内服方剂单味药一日平均用量唐朝最大,达到82.53 g,其后用量减少,至明以后用量与现代相差不大,多为10 g左右。结论:本研究首次基于大样本量的方剂数据,采用剂量换算和断代史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药用量的概貌和演变规律,发现了历代中药用量差异很大,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临床的中药用量,不应局限于古代文献记载,而应根据当前药物的特点,药材性效毒性的变化以及病人的病情、体质等灵活运用,方能达到药到病除,发挥中药的原创优势。

关 键 词:方剂  中药  用量  历史变迁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