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冠心病现代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趋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西医诊断明确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通过提取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舌脉特征等四诊信息,开展证候类型二次校对判定和证候要素提取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各证候要素间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374例冠心病患者。患者临床症状频次由高到低排名前四位依次为胸闷(1791例,53.08%)、胸痛(1612例,47.78%)、憋气(1484例,43.98%)、心悸(1387例,41.11%);脉象频次由高到低排名前四位依次为弦脉(2261例,67.01%)、细脉(1067例,31.62%)、滑脉(795例,23.56%)、沉脉(755例,22.38%);舌色以紫暗舌为主(1703例,50.47%),苔质以白苔(2184例,64.73%)、薄苔(1321例,39.15%)、腻苔(1181例,35.00%)为主。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排名前四位依次为气虚血瘀证(737例,21.84%)、气虚痰瘀证(432例,12.80%)、痰瘀互结证(427例,12.66%)、心血瘀阻证(393例,11.65%)。其证候多为虚实夹杂,且多兼夹血瘀、痰浊。中医证候要素由高到低排名前四位依次为血瘀(2814例,83.40%)、气虚(1928例,57.14%)、痰浊(1495例,44.31%)、阴虚(560例,16.60%)。证候要素关联规则中以痰浊、血瘀、气虚关联度强,其中又以痰浊、血瘀组合关联度最强。各证候要素在2015—2020年各年度间分布结果显示,阴虚、痰浊、血瘀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候要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代冠心病基本病机仍属本虚标实,证候特征以虚实夹杂为主,痰瘀兼夹特征明显,标实证候要素占比升高,尤以痰浊、血瘀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