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积极成长经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的缓冲效应
引用本文:周艺, 吴霈霈, 王世红, 方姣, 徐玉祥, 孙莹. 积极成长经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的缓冲效应[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5): 676-67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5.009
作者姓名:周艺  吴霈霈  王世红  方姣  徐玉祥  孙莹
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合肥 230032;;2.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3537,81872638);;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908085J26);
摘    要:目的 探讨积极成长经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的缓冲效应,为后续开展有效的支持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10月新冠肺炎疫情前在安徽省池州市2个县中小学校招募1 322名四至九年级学生,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学生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积极成长经历、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情况等信息,并于2020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复课后进行随访。以疫情前和复课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观测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积极成长经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变化间的相关性。 结果 复课后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的检出率(22.6%,16.0%,40.0%,29.9%)高于疫情前(16.5%,13.5%,31.1%,22.6%)。积极成长经历高分组青少年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在疫情前与复课后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5,0.27,0.84,1.84,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积极成长经历低分组复课后抑郁症状风险是疫情前的1.39倍(95%CI=1.05~1.84,P<0.05),自伤行为风险是疫情前的1.31倍(95%CI=1.05~1.62,P<0.05)。积极成长经历高分组中,疫情前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背景下,积极成长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焦虑、自伤行为和自杀意念风险降低相关。应从家庭、学校和同伴角度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减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关 键 词:冠状病毒属   精神卫生   抑郁   焦虑   回归分析   青少年
收稿时间:2021-10-27
修稿时间:2021-12-23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学校卫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学校卫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