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对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王基敏 秦玉玲 李星宇 等 |
| |
作者单位: | (1.川北医学院眼视光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0; 2.达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四川 达州 635000; 3.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4.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四川 南充 637000) |
| |
摘 要: |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初步探讨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8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行近视术前检查的患者共82例,根据等效球镜分别分为低度近视组(-0.50D~-3.00D)、中度近视组(-3.00D~-6.00D),高度近视组(≥-6.00D),使用视微影像超广角扫频相干光断层扫描(SS-OCTA)测量82例近视患者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直径分别为1、3、6、9、12 mm圆形的上方(S)颞侧(T)、下方(I)、鼻侧(N)脉络膜厚度(CT),取右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近视度数增加,低、中、高度近视患者CT变薄,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不同近视组鼻侧CT最薄,且三组进行比较,鼻侧CT最先出现改变,下方次之。三组进行两两比较,高度近视组CT与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CT变薄,近视患者CT变薄方位具有不一致性,与正常CT分布规律不同,与近视相关的一些列并发症可能与变薄的部位有一定联系,提示脉络膜的改变可能参与近视的发生发展。
|
关 键 词: | 青年 近视 脉络膜厚度 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 |
|
|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信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信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