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后心室晚电位研究与临床应用 |
| |
作者姓名: | 王丽萍 |
| |
作者单位: | 福建厦门一七四医院内二科 361003 |
| |
摘 要: | ![]() 自1961年Dvrrer在实验犬的缺血心肌首次记录到晚电位以来,心室晚电位研究作为一种前瞻性预测方法,已经显示出其科学性与实用价值。心室晚电位临床检测作为一种独立的信息与猝死的密切关系已见于国内外报道,提示心室晚电位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在区别心梗后高危病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如下: 1.心室晚电位的机理: 心室晚电位(VLP)是一种高频率,低振幅的碎裂心电信号,又称迟电位。概括地讲就是在心室刚刚结束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