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临床指标变化规律观察
引用本文:薛丹,孙江.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临床指标变化规律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4):58-58,60.
作者姓名:薛丹  孙江
作者单位:薛丹 (大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辽宁大连,116031); 孙江 (大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辽宁大连,116031);
摘    要: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评价其规律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完成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进入牙周维护期治疗,对其进行12个月的纵向观察,3个月进行1次牙周维护.序列治疗,记录各时间点的临床附着水平、探诊出瓶、牙齿松动度、磨牙记录根分叉病变的程度和探诊深度。结果基线平均探诊牙周袋深度为(4.83±0.49)mm,探诊附着水平为(3.29±0.91)mm,探诊出血位点比例为86%。轻、中、重度的位点治疗前后的全口探诊深度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诊出血位点比例由开始86%下降至10.71%。邻侧临床附着水平增加明显高于舌侧,舌侧临床附着水平明显高于颊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4-5mm比≤3mm容易出现牙周袋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牙周炎的维护治疗期在慢性牙周炎牙周序列治疗过程中起到了稳定疗效的显著作用。

关 键 词:慢性牙周炎  维护质量  指标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