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足月新生儿胃穿孔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
| |
引用本文: | 陈新红,赵倩倩,韦红等.26例足月新生儿胃穿孔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3,48(03):316-321.DOI:10.13406/j.cnki.cyxb.003197 |
| |
作者姓名: | 陈新红 赵倩倩 韦红 何华云 陶亮桥 胡娅 |
| |
作者单位: |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重庆 400014 |
| |
摘 要: |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NGP)的临床特征,为减少不良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胃穿孔的住院足月新生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出院后3个月内短期预后情况,分析临床特征。结果:26例确诊胃穿孔的足月儿纳入研究。男性多于女性(88.5%vs.11.5%),中位入院年龄及发病年龄为分别为94.5(48.0,135.0)h及38.0(0.0,96.0)h。伴随临床表现中,以腹胀(69.2%)、呕吐(46.2%)和反应低下(30.8%)为主要表现。以血培养屎肠球菌(15.0%)、腹腔穿刺液培养溶血葡萄球菌(30.8%)为主,且2种培养结果的阴性率均高(55.0%、23.1%)。25例(96.2%)行腹部平片,21例(84.0%)检出气腹征象;9例(34.6%)行腹部超声,均无气腹征象,以腹水征象为主(88.9%)。胃穿孔部位最常见为胃底部(61.6%),以单发部位穿孔(92.3%)为主。18例(69.2%)行病理检查,以胃壁充血出血伴坏死(66.7%)为主。所有病...
|
关 键 词: | 足月 新生儿 胃穿孔 预后 |
收稿时间: | 2021-11-07 |
|
|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