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究100 Hz电针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内侧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β波及γ波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6-羟基多巴胺单侧纹状体三靶点注入法制备PD模型,将金属微电极植入大鼠GPi。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治疗,选取曲池、外关、足三里、阳交穴,电针频率100 Hz,1次/d,每次30 min,治疗持续7 d。其余两组不予任何干预。每组大鼠于治疗前后进行网格实验测试移动潜伏期,电生理测试检测β波及γ波占比。 [结果] 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网格实验移动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移动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而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移动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电针组移动潜伏期缩短(P<0.05)。治疗前,三组β波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电针组β波占比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治疗后β波占比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γ波占比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治疗后γ波占比显著升高(P<0.05)。 [结论] 100 Hz电针显著缩短PD模型移动潜伏期,使GPi中β波占比下降,γ波占比增高,本研究结果将为电针治P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