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帝内经》耳病的病因病机 |
| |
作者姓名: | 杨鸿 杨蕻 周志彬 向劲松 |
| |
作者单位: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
| |
摘 要: | 《黄帝内经》作为目前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为中医多学科分科奠定了基础,被公认为是中医学理论的“始祖”、“医学之宗”.《黄帝内经》[1]对中医耳科知识体系形成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2],其论述与耳的解剖部位、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等等相关内容有60多篇,条文达几百处,分别散见于《素问》、《灵枢》之中.关于耳科病证名称的提出,《黄帝内经》条文中有所体现,但较为笼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这里的“耳目不聪明”、“耳无所闻”是症状的体现,而非病名的定义.故将条文中文字较多的、且字义与文字最简便的耳病名称相同的耳病症状,进行了一定的归类,均以简单病名予以统一称谓,便于文中的分类阐述,如将“耳无所闻”、“龋聋”、“耳聋无闻”等,统一归入“耳聋”的名称下.纵观全书,归纳起来,记载耳科病证名称主要有耳聋(暴聋)、耳鸣、耳痛、耳闭等.下文将对这些耳病病因病机作一简略论述.
|
关 键 词: | 《黄帝内经》 中医耳科 耳病 病证名称 病因病机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