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3D打印技术辅助长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螺旋塑形微创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北大核心CSCD
作者姓名:汪秋柯黄默冉陈云丰王磊
作者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0233;
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项目(YG2016MS18)
摘    要:
目的在解剖学测量基础上明确3D打印技术辅助长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螺旋塑形微创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优势,并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收集新鲜冷冻成人尸体标本共12侧上肢,平均分成Synbone组与3D打印组。10孔PHILOS钢板分别按照Synbone标准骨模型或各标本对应的3D打印模型进行预弯,然后通过标准的微创接骨板(MIPO)技术分别置人到Synbone组与3D打印组上肢标本内,分别在桡神经穿肌间隔处、钢板第6孔、钢板远端,测量桡神经与钢板外侧的水平距离,再测量钢板远端内侧与上臂血管神经束的距离,最后测量肱骨全长。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健侧肱骨镜像翻转的3D打印肱骨模型辅助PHILOS钢板螺旋塑形治疗的16例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12例;年龄59~87岁,平均71.0岁。按AO/OTA分型:B型10例,C型6例。7例骨折线累及肱骨近端,手术均采用标准MIPO技术闭合复位内固定,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v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解剖学测量发现,Synbone组和3D打印组的肱骨全长分别为(30.17±1.93)、(29.75±2.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bone组与3D打印组在桡神经穿肌间隔处、钢板第6孔、钢板远端,测量桡神经与钢板外侧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1.50±0.92)、(17.87±1.88)mm,(6.90±1.78)、(14.83±1.50)mm,(5.14±1.14)、(8.36±1.27)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远端内侧与上臂血管神经束的距离分别为(6.25±0.95)、(6.88±1.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平均随访25.3个月(24—38个月),骨折均愈合顺利,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77.6分,MEPS评分平均96.5分。结论在使用螺旋形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时,3D打印技术辅助预弯钢板能更有效地避免桡神经损伤,同时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 键 词: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学  临床试验  3D打印技术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