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2例 |
| |
作者姓名: | 李虹 |
| |
作者单位: |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医院,410001 |
| |
摘 要: | 呃逆俗称“打嗝”,《内经》称之为“哕”。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曰:“哕者,有声无物也,俗称之干呕。”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常单独发生,亦可出现于某些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持续3天以上不能自愈,用常规药物(肌肉注射胃复安、氯丙嗪或非那根)亦不能缓解的呃逆,称之为顽固性呃逆。长时间呃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近年来,笔者采用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治疗本病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8~65岁;其中脑出血后发病3例,脑梗死后发病2例,胰头癌、肝癌后发病5例,尿毒症后发病2例,感冒后发病5例,原因不明5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5天;所有患者均经解痉镇静止呕等处理均不能缓解症状。2治疗方法(1)取穴:内关、足三里穴。(2)方法:常规消毒双侧内关、足三里穴处的皮肤,然后用5ml注射器1支,配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63ml,并将针头刺入其穴位,上下提插,待患者出现酸、麻、胀感时,回抽针管无血,再将维生素B6缓慢注入。内关每穴注射药液0.5ml,足三里每穴注射药液1ml。每日1次,3日为1疗...
|
关 键 词: | 呃逆 水针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