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骨密度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姓名:李海波  赵小元  洪伟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程红  米杰
作者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队列研究室, 福州 350001;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北京 100020;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 北京 100070;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1500;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1100;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2400;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0009;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 10004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0101)
摘    要: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清25(OH)D和跟骨超声骨密度(BMD)。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随访期跟骨BMD及其变化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914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缺乏率为36.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和基线跟骨BMD Z值后,25(OH)D每增加10 nmol/L,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增加0.01(P=0.041),2年间发生跟骨BMD Z值下降的OR=0.96(95%CI:0.93~1.00),P=0.030;相对于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儿童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下降0.03(P=0.307)和0.06(P=0.046),2年间跟骨BMD Z值下降的风险分别增加15%(P=0.037)和21%(P=0.006),趋势P值均<0.05。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获得更高的BMD水平。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促进骨骼健康。

关 键 词:儿童  维生素D  骨密度  队列研究
收稿时间:2020-08-09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