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新发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董虹孛 程红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赵小元 王文鹏 米杰 |
| |
作者单位: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 100045;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北京 100020;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1500;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1100;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2400;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000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900600,2016YFC0900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904132) |
| |
摘 要: |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的骨折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基线调查和2019年队列随访中骨折调查资料完整的12056名(男童49.4%)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分组、BMI分组、骨折史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与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的2年累计发生率为3.1%(95%CI:2.8%~3.4%),其中男童(4.1%)明显高于女童(2.1%),P<0.01;且在男童中呈现随年龄递增而在女童中递减的特点。骨折的发生部位以上肢为主(69.0%),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男女童中均发现,骨折史是未来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男童:RR=1.81,95%CI:1.18~2.64;女童:RR=3.11,95%CI:1.74~5.13)。另在男童中发现,较长时间与频率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120 min/d)和频繁饮用含糖饮料(≥1次/周)也可增加其未来骨折发生风险。结论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率受到性别、年龄、骨折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应面向不同个体开展相应的预防策略,以避免儿童骨折的发生。
|
关 键 词: | 儿童 骨折 发生率 影响因素 队列研究 |
收稿时间: | 2020-08-07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