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崔晓莉 王忠勇 王林华 陆 洋 沈浩亮 |
| |
作者单位: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226001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RDS并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40例,均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参考PiCCO指标的动态变化指导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应用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参考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补液。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后24 h(T1)、治疗后48 h(T2)的HR、CVP、MAP、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观察组撤机前、SBT后30min以及拔管后30min时的PiCCO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进行GEDVI、ITBVI与CV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内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2 的PaO2/FiO2 为245.4±18.7 mmHg、295.3±20.6 mmHg,分别高于对照组189.3±19.7 mmHg、236.5±20.2 mmHg,HR、CVP、M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观察组撤机拔管后容量指标及血管外肺水较撤机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DVI、ITBVI与CV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GEDVI与CVP及ITBVI与CVP相关系数分别为0.131、0.224,相关性较弱(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 住院时间为7.78±2.31天、9.12±2.32天,对照组分别为15.12±3.68天、21.53±4.81天,观察组28天内病死率10%低于对照组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PiCCO可更精准地监测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强化液体管理,为ARDS撤离呼吸机创造条件,可使患者早日脱机,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关 键 词: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交通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交通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