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没食子于北魏自波斯传入中国使用至今, 其译名繁多。综合参考中外医学及历史文献, 以没食子为对照, 从墨食子、跋屡子以及五倍子相关的外语音译展开, 从来源、含义的角度进行考辨。研究发现, 墨食子之墨用于描述没食子不够恰当, 墨既不符合没食子音译的语音演变, 也不能准确体现没食子本身的医学含义。中医典籍中的跋屡子与没食子实为一物, 但希腊-阿拉伯古籍中Bullut对应橡树群体及其虫瘿, 而并非跋屡子。跋屡子应为Omphacitis。在外来医籍《西药大成》中, 没石子对应Quercus infectoria属的虫瘿类药物, 五倍子实际列于没石子附注部分, 作为性质类似的拓展内容出现;而在本土医籍中, 没食子与五倍子是明确的两味不同药物, 但二者在药性上互为替代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