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经典名方中桂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引用本文:王艺涵,翁倩倩,赵佳琛,金艳,张卫,彭华胜,许海玉,杨洪军,张华敏,詹志来.经典名方中桂类药材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20(7):1707-1716.
作者姓名:王艺涵  翁倩倩  赵佳琛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许海玉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西中医药大学院士工作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1401,2017YFC1700805);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摘    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本草考证研究,对经典名方中桂类药材的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了考证。经考证可知,桂类药材最早以"箘桂"和"牡桂"之名,分2种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其中箘桂经历"囷桂-箘桂-筒桂-菌桂"的演变,南北朝后增添了一种半卷多脂的"桂",但三者用时罕有分别。桂枝、肉桂之名至唐代才出现,均以嫩枝皮且去外层栓皮为佳,并多以"桂心"之名入药;宋元以来桂的药用部位逐渐分开,肉桂为桂的枝皮或小树干皮,嫩枝皮则为桂枝,再嫩者为柳桂,宋代将前朝称谓统一为"桂枝";明清后肉桂为干皮入药,嫩枝则为桂枝;近代以来《中国药典》规定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嫩枝条,肉桂为其干燥树皮。从历代所记载的植物形态及其附图,结合历代所述的产地分布情况,历代入药主流植物应为肉桂C.cassia,但还有其他肉桂组植物各地亦做桂入药,如浙江桂(浙樟)C.chekiangensis、钝叶桂C.bejolghota、川桂C.wilsonii等,历代多从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不同,综合加以区分不同类别。历代产地记载多为今我国广东、广西及越南等地,并奉为道地。桂类药材采收炮制的方法古今基本相同。

关 键 词:经典名方  肉桂  桂枝  本草考证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