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脏病早期诊断的生化标志物 |
| |
作者姓名: | 陈忠领 谷德全 |
| |
作者单位: | 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枣庄 |
| |
摘 要: |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根据临床表现往往很难诊断。心电图 (ECG)虽然对典型病例有较高的价值 ,但对不典型病例的诊断较为困难。生化指标尤其是酶学指标的变化长期以来一直是诊断心肌损伤较为可靠的手段 ,近年又出现一些新的生化指标 ,现综述如下。1 酶学指标 2 0世纪 5 0年代诊断心肌梗死 (AMI)的一大进展是测定血中有关酶的变化 ,成为 WHO诊断 AMI的三大要素之一。历史上曾先后测定过乳酸脱氢酶 (L D)、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羟丁酸脱氢酶 (HBDH)、肌酸激酶 (CK)、以及 CK和L D的同工酶 ,其中 CK- MB还…
|
关 键 词: | 缺血性心脏病 早期诊断 生化标志物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