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核分枝杆菌,尤其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已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给结核病的防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其中,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达到全球分离结核菌株的13%[1],全世界有1/3的结核病由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该菌株已在世界很多地区传播。因此,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已成为结核相关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一、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识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DNA指纹技术的采用,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发现了多种具有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结核分枝杆菌的北京基因型家族于1995年被中国、蒙古首次报道[2],美国的1株高耐药结核分枝杆菌(W)也属于北京基因型家族。北京基因型家族具有相同的基因标记,即相同的IS6110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IS6110RFLP)和间隔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的特征。Spoligotyping是一种分子基因分型技术,用于监视某些菌株尤其北京基因型菌株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本方法以PCR为基础,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直接短重复序列(DR)的染色体区域的株依赖多态性。与最后9个间隔寡核苷酸序列(间隔序列35~43)均杂交的菌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只有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