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期增强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在小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
| |
作者姓名: | 乔冠中 刘冬敏 余卓 姜慧杰 |
| |
作者单位: | 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2019YFC0118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16717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18739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2171167 )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基于三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在小肾透明细胞癌与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 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75 例,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27 例)经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RCC)的患者的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左肾或右肾)、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假包膜在内的临床信息及患者的三期增强CT图像,在每一期的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病灶的纹理特征;利用方差阈值法、K最佳法、LASSO模型进行降维筛选,分别在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筛选出来 20、11、14 个最佳特征;利用这些影像组学特征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单期、两期联合、三期联合分类器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患者仅假包膜一项临床信息与小肾癌的病理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余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肿瘤位置、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年龄、肿瘤最大径与小肾癌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上,实质期模型达到曲线下面积(AUC)=0.59,排泄期模型达到 AUC =0.60,皮质期+实质期模型达到 AUC = 0.75,皮质期+排泄期模型达到 AUC =0.77,实质期+排泄期模型达到 AUC =0.73,三期联合模型达到 AUC = 0.73.皮质期模型表现最佳:AUC =0.79.结论 基于皮质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可用于小肾透明细胞癌和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
关 键 词: | 小肾癌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