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胃痞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以胃脘部满闷不适为主要症状表现,可累及胸膈。胃痞起病较缓,病程周期长,无压痛感。患者常常伴随缺乏食欲、消化不良等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生胃痞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报道,胃痞发病多与胃肠运动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高敏感性、基因、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胃痞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的疗效一般,且长期用药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原因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廷荃教授临证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对胃痞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肝胃不和是许多脾胃病常见的证型,临床实践表明从肝论治胃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廷荃教授运用六君子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痞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