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015 液体低切应力振荡流对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
引用本文:钱冠清,刘会齐,刘晓辉.015 液体低切应力振荡流对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0,10(3):48.
作者姓名:钱冠清  刘会齐  刘晓辉
作者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天津 300020
摘    要:目的: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蛋白分子, 存在于胞浆中, 一旦活化则可转位进胞核中与目标基因启动区域中特定序列结合而调控基因的转录.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参与白细胞粘附分子、 MCP-1、细胞因子等基因的转录调控. 已往工作已经证明, 流体低切应力振荡流动方式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可导致粘附分子VCAM-1表达上调, 这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故进一步探讨这种VCAM-1的上调是否与NFκB参与调节相关. 方法: 接种的第二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玻片置于平板流动腔中, 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到灌流系统, 调节流动腔隙的高度及灌流液速率达到所需切应力(0.2 Pa), 在此基础上, 用T形管连接一个偏心轮使液面在HUVEC表面来回摆动为振荡流, 这种流动方式作用于HUVEC 4 h后, 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EC的NFκB阳性率及阳性强度. 结果: 经振荡流作用后内皮细胞中NFκB阳性率明显增高、强度明显增加、分别为81.52%±10.65%和198.60±32.61(P<0.001), 处于静态EC为对照组, NFκB阳性率和强度分别为28.93%±14.06%和43.40±22.59, 经γTNF-α(5 ng/ml)处理内皮细胞阳性率为99.42%±0.84%, 阳性强度为277.23±23.26(P<0.001). 结论: EC经低切应力振荡流作用后明显增加NFκB的核转位, NFκB的活化能上调粘附分子的表达, 增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易发部位单核和内皮细胞的粘附.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