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在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储加强,马文军,张德迎,龙春兰,龚梦嘉,赵丽,魏光辉,张元原.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在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13):1487-1493.
作者姓名:储加强  马文军  张德迎  龙春兰  龚梦嘉  赵丽  魏光辉  张元原
作者单位:1. 400014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400014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干细胞实验室,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14;3. 400014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干细胞实验室,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1704),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81370701),Supported by the General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371704) and the Program of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of 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81370701).
摘    要:目的 探讨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在新西兰大白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方法 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制备具有3-D多孔结构的SIS.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n=8),分别行膀胱半切术建立膀胱缺损模型,使用3种不同处理的SIS进行膀胱重建.A组:未经过氧乙酸(peroxyacetic acid,PAA)处理的SIS组;B组:PAA处理的SIS组;C组:PAA处理后100%胎牛血清浸润的SIS组.3组在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膀胱容量,并于术后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评估膀胱再生情况.结果 应用SIS行兔膀胱重建术后4周,3组再生膀胱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依次降低,结石率分别为33.3%、28.6%、14.31%.与术前自身比较,术后4周3组膀胱最大容量均缩小且依次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织学检测示3组膀胱上皮细胞均有再生,与A组比较,B、C组的上皮再生更好,边缘区和中心区无明显差异.3组膀胱平滑肌的再生均不理想,但边缘区平滑肌再生较中心区多;在边缘区和中心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边缘区和中心区的再生血管面积依次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PPA及胎牛血清处理后3-D多孔结构的SIS,具有良好的促进膀胱组织再生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支架材料.

关 键 词:组织工程  小肠黏膜下组织  膀胱再生  血管化

Application of 3-D microporous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in bladder regeneration of rabbit model
Abstract:
Keywords:tissue engineering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bladder regeneration  revascularizatio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