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下丘脑SP、5-HT及c-Fos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志元 黄燕 杨延婷 张丹 吴焕淦 施征 贾一凡 张翠红 刘婕 洪珏 吴凌翔 马晓芃 |
| |
作者单位: |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273843):艾灸对内脏痛镇痛作用的MAPKs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负责人:马晓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554501):艾灸效应的启动机制及其内源性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负责人:吴焕淦;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20144Y0153):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内脏痛的效应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负责人:张丹。 |
| |
摘 要: |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下丘脑P 物质、5-羟色胺和c-Fos含量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慢性炎性内脏痛的镇痛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假隔药灸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合50%乙醇灌肠的方法制备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选取双侧天枢穴、气海穴进行隔药饼灸治疗;假隔药灸组仅在穴位上放置药饼和艾炷,不点燃艾炷;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不进行治疗,只做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治疗结束后,采用腹壁撤回反射评分(AWR)、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观察大鼠痛行为的变化,采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MWT、TW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假隔药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AWR评分降低(P<0.05),MWT、TWL 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假隔药灸组与模型组比较,AWR、MWT、TW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隔药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假隔药灸组与模型组比较,下丘脑P 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降低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的含量,该作用可能是隔药灸治疗慢性炎性内脏痛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中枢机制。
|
关 键 词: | 灸法 慢性内脏痛 炎症性肠病 P物质 5-羟色胺 c-Fos |
收稿时间: | 2016-02-14 |
修稿时间: | 2016-03-09 |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