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凹陷征MSCT和18F-FDG PET/CT特征评价周围型肺癌胸膜侵犯 |
| |
作者姓名: | 韩瑜 王振光 刘思敏 武凤玉 李大成 薛伟 |
| |
作者单位: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00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MSCT及PET/CT特征,及其评估胸膜侵犯的价值。方法 收集屏气胸部CT见胸膜凹陷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72例,对所有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和MSCT,根据MSCT表现,将胸膜凹陷征分为Ⅰ、Ⅱ和Ⅲ型,测定肿瘤胸膜连接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不同胸膜凹陷征类型患者胸膜侵犯发生率差异,比较不同胸膜凹陷征类型SUVmax差异,比较代谢增高、有患者中无胸膜侵犯患者SUVmax差异。结果 胸膜凹陷征Ⅰ型22例、Ⅱ型20例、Ⅲ型30例,Ⅲ型胸膜侵犯发生率[93.33%(28/30)]高于Ⅰ型和Ⅱ型[63.64%(14/22)、65.00%(13/20),P均<0.05],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胸膜侵犯患者局部胸膜摄取18F-FDG增高,其中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11例,三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0.48、1.33±0.20、1.48±0.53,P>0.05);代谢增高患者中有、无胸膜侵犯病例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0.45 vs 1.34±0.22,P>0.05)。结论 MSCT中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Ⅲ型提示肿瘤胸膜侵犯,而肿瘤胸膜连接部18F-FDG代谢状态不能反映肿瘤胸膜侵犯。
|
关 键 词: | 肺肿瘤 胸膜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收稿时间: | 2014-08-19 |
修稿时间: | 2014-09-23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