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血糖监测联合数字化血糖管理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探讨 |
| |
作者姓名: | 黄秀 杨篷 习小丽 丁智勇 程晓芸 |
| |
作者单位: |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内分泌科,上海202157;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内分泌科,上海20215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314100;2016YFC1305600);上海市崇明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CKY2018-19)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糖管理模式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SMBG)进行血糖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门诊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研究周期3个月。干预组患者需每日进行SMBG: 随访的第1周每日7次,其余周每日1次,并在随访的第1周末,以及接下来的3个月内,每2周回到医院进行面诊,同时研究护士将核对上传到网络云端的SMBG数据;而对照组患者则不规定SMBG次数与面诊频率,依旧按照其过往的就诊模式进行随访,但需在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完成一次医院面诊。结果在随访期末,除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干预组患者的多项生化指标如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等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也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对于SMBG的认知有所改善,依从性也有所提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除了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外,其余指标随访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数字化血糖管理和SMBG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并且提高门诊患者在院外进行SMBG的意识和依从性,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
关 键 词: | 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 数字化血糖管理 |
收稿时间: | 2022-11-25 |
|
|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