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 编辑部:最近,笔者在农村发现,许多农民朋友在患病、购药时,用辛辛苦苦赚来的治病的钱,误买了保键品。这种情况,轻者贻误病情,重者危及生命。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很多保健品的包装酷似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文字、图案设计酷似某种药品,暗示具有某种治疗作用,警示语“本产品不能代替药品”标示不清,极易误导消费者。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规范保健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一)保健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显著位置应当标明“非药品”字样,字体大小应大于或等于品名字号的2倍,颜色应与底色有明显区别。(二)保健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