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循证证据应用在质量评价中的研究
引用本文:陈晓飞,章毅,朱建美,王玲,沈倩倩,潘丽丽,徐红贞,陈朔晖.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循证证据应用在质量评价中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9,18(10):70-75.
作者姓名:陈晓飞  章毅  朱建美  王玲  沈倩倩  潘丽丽  徐红贞  陈朔晖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
基金项目:2019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9PY045
摘    要:目的将基于循证的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穿刺的护理行为,提升静脉治疗专科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确定循证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文献评价等进行证据总结及质量审查指标的制订。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开展证据应用项目,即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同时,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最佳证据的执行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护士静脉导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在最佳证据的执行率中,最佳证据应用后指标1、指标3、指标4、指标6、指标8、指标9、指标10、指标11及指标12的执行率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佳证据应用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护士静脉导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得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护理行为,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和儿科静脉治疗专科临床护理质量。

关 键 词:儿科  外周静脉导管  循证护理  证据  指标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护理与康复》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护理与康复》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