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
引用本文:耿智敏,向国安,等.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J].消化外科,2002,1(5):321-323.
作者姓名:耿智敏  向国安
作者单位:[1]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科710061 [2]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710004
摘    要:目的:探讨良性胆管狭窄的形成机制。方法:用28只犬建立犬胆总管损伤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观察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数和组织分布。结果:光镜及电镜显示:在整个胆管修复过程中炎性渗出期较长,胆道粘膜上皮愈合较慢,瘢痕组织细胞持续增生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杂乱。肌成纤维细胞(MFB)功能活跃,持续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中。免疫组化:巨噬细胞、TGF-β1)、α-SMA 在胆管愈合过程中表达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Mφ阳性主要表达于胆道粘膜下固有层;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Mφ及血管内皮细胞浆和细胞膜;α-SMA 表达于MFB胞浆、平滑肌组织。Mφ、TGF-β1及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①胆管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②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地、持续存在,是导致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原因。③Mφ、TGF-β1及α-SMA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胆管狭窄  良性  瘢痕  病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