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研究湿热痹清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从骨破坏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成药湿热痹清丸治疗,其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及相关不良反应并检测外周血清OPG、RANKL、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27/3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2.089,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DAS28-ESR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DAS28-ESR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RANKL、TNF-α、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RANKL、TNF-α、ESR、CRP水平降低更明显,OPG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在本次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湿热痹清丸可以有效改善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安全性;湿热痹清丸可以有效调控OPG/RANKL/RANK系统,同时降低促炎因子TNF-α,这有可能是其干预RA骨破坏的作用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