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中医学》教材中“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概念的探讨
引用本文:梁晓春,吴群励.关于《中医学》教材中“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概念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9):963-966.
作者姓名:梁晓春  吴群励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教研室
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
摘    要:在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的教材中,“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解释存在矛盾,把“心肾相交”解释为心火和肾水的关系,而把“心肾不交”阐述为心阴和‘肾阴的关系。如果不搞清楚“心肾不交”的发病机制就无法决定“交通心肾”的具体治法。对其理论、临床证候及其治则方剂进行梳理及探讨,认为心肾不交之证,首先当识别心肾水火之盛衰,如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火火亢盛者,黄连阿胶汤证主之;而心火独亢,不能下交于肾,肾乏心火之助,真阳亏损者,交泰丸主之。以此规范教材,更好为临床教学服务。

关 键 词:心肾相交  心肾不交  交通心肾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