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后血色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引用本文:景舒南,光雪峰,盖起明,赖碁,方杰,蒋立虹.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后血色素变化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4,35(6):150-151.
作者姓名:景舒南  光雪峰  盖起明  赖碁  方杰  蒋立虹
作者单位:景舒南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650051); 光雪峰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650051); 盖起明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650051); 赖碁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650051); 方杰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650051); 蒋立虹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650051);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7CA005)
摘    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us,PCI)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MI)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逐步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对于AMI患者,单纯使用传统的PCI术,常常导致血栓的碎裂与脱落,引起远端大量微小血管栓塞,造成“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增加急诊PCI患者的病死率1].目前,急性心梗患者在行急诊PCI治疗时,对于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从而减少“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对于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如何,是否会造成不良事件,尚有疑惑.为此,本文通过回顾、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血红蛋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