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段慧娟,潘凌昕.危重症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36-438. | [2]、 | 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3]、 | 杭成梅.风险预警护理对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J].妇幼护理,2023,3(24):5867-5869. | [4]、 | 魏璐,申玉洁,张先红,周梅.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5(1):30-34. | [5]、 | 王丹华.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2022(11):67-69. | [6]、 | 刘富菁,顾莺.危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1):67-70. | [7]、 | 张丽华,刘继秀.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J].临床护理杂志,2012(5):48-51. | [8]、 | 王丹,夏玮,徐红贞,陈朔晖,诸纪华,程晓英,罗飞翔,陈璐.危重症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9,18(2):19-23+28. | [9]、 | 张晓翠尹雪梅,张学颖孔丽.新生儿病房护士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其高危因素认知的现状调查[J].天津护理,2024,32(2):159-163. | [10]、 | 李树仁,吕涛,王胜利,邱长虹,陈志坚,王和平.医源性皮肤损伤4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56-4257. | [11]、 | 陆丽华,谭宝琴,侯海萍,曾敬芳.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循证防护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4):570-572. | [12]、 | 朱莹.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中的应用[J].妇幼护理,2021,1(1):220-222. | [13]、 | 杨丽,董佩云,董玲.集束化护理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策略[J].全科护理,2019,17(25). | [14]、 | 代金丽,何华云,杨丽莎,陈新红.护理专案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8). | [15]、 | 苗自玲.PICC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与预防策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 | [16]、 | 陆静.预防性护理运用在降低新生儿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分析[J].妇幼护理,2022,2(3):671-673. | [17]、 | 何敏.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5(3):199-201. | [18]、 | 陈露娇,唐晓兰,谈小清.PDCA循环工作程序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预防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18):3269-3272. | [19]、 | 王望春王秋香袁艳.亲水性敷料应用于新生儿蓝光治疗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6):2503-2505. | [20]、 | 杨童玲,胡晓静,吕天婵.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9):1369-13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