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预防性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牙胚的临床研究
作者姓名:李晨琳  李岩  徐光宙
作者单位:1.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口腔颌面外科,上海 20003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计生科研项目(PW2018D-08);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SHDC12019X01)
摘    要:目的·研究预防性拔除有阻生倾向的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 third molar,M3M)牙胚的短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患者,有阻生倾向的M3M牙胚纳入试验组,共计21例;同时纳入21例完全骨埋伏阻生的牙根发育完全的M3M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超声骨刀、气动手机进行分牙拔除M3M,分别于术后1 d、3 d、7 d、3个月、6个月随访,比较2组拔牙时间、下颌第二磨牙 (mandibular second molar,M2M)远中骨缺损深度(bone defect depth,BDD)、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疼痛程度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e,VAS)、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不良反应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的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的组间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主要结局的组内变化,进一步组内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7.62±1.50)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0.76±2.21)min,2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6个月,试验组BDD为(0.65±0.33)mm,对照组BDD为(2.49±1.37)mm,2组BDD、PD、PLI、G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P=0.011,P=0.042)。2组术后6个月的BDD较术前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0)。2组术后3d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在术后1、3、7 d复诊时段,2组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31,P=0.019)。对照组发生1例下牙槽神经损伤,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神经损伤、干槽症等不良反应。结论·预防性拔除有阻生倾向的M3M牙胚,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局部反应小,术后M2M远中牙周状况佳,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

关 键 词:下颌第三磨牙  拔牙  下颌第二磨牙  骨缺损  牙周指数  
收稿时间:2022-03-19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