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对癌症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应 |
| |
引用本文: | 龙金亮,王红民,宋新勤,刘向阳. 氟西汀对癌症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应[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20): 117-119 |
| |
作者姓名: | 龙金亮 王红民 宋新勤 刘向阳 |
| |
作者单位: | [1]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神经官能症科,河南省驻马店市463000 [2]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外科,河南省驻马店市463000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癌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干预的效应及其安全性,并全面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3—08/2004-10驻马店市某综合医院癌症术后患者72例。已确诊为恶性肿瘤,年龄20~65岁,预期寿命〉3个月。采用氟西汀干预,每天早饭后口服,起始量20mg,2周后根据症状调整剂量,最高剂量60mg,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评价抗抑郁疗效,5级评分(04),总分〈8为无抑郁症状,〉20为可能是轻或中度抑郁;〉35为可能为严重抑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版)评价抗焦虑疗效,5级评分(04分),总分〈7为无焦虑,〉7可能有焦虑;〉14肯定有焦虑;〉21肯定有明显焦虑;〉29可能为严重焦虑。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独立性领域。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分,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使用副反应量表和实验室检查(每2周检查1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对氟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2例患者治疗期间2例死亡,7例病情变化而改换疗法,纳入结果分柝63例。①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改善情况:治疗后第4,6,8周末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24.07&;#177;7.86,20.84&;#177;7.05.17.52&;#177;6.90,33.15&;#177;10.29,P〈0.05);至治疗后第8周末总分减分率在50%以上者占67%(42/63)。②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疗效:治疗后第6,8周末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16.65&;#177;5.27,12.20&;#177;5.21,20.38&;#177;7.09.P〈0.01);至治疗后第8周末总分减分率在50%以上者占5l%(32/63)。③氟西汀治疗对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因子的影响:各因子缓解程度不同,经过8周治疗,迟缓、焦虑躯体化和绝望因子评分改善非常显著(t=4.94,2.67,2.98,P〈0.01);认知障碍和日夜变化因子评分改善也明显(t=2.13,2.56,P〈0.05);体质量减轻和睡眠因子评分无明显变化(t=1.98,1.84,P〉0.05)。④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心理、独立性3个领域有明显改善。其中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积极感受,思想学习,记忆力,注意力,日常生活能力,所需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娱乐休闲活动的参与程度各因子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疼痛与不适,消极感受,对药物和医疗手段的依赖和经济来源因子评分显著降低。⑤安全性评估:副反应量表评定轻度恶心8例.失眠加重9例.轻度头痛3例,中度焦虑2例,兴奋激越2例。均为轻度至中度药物副反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氟西汀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起效时间为2—4周;治疗期间副反应较少;应用氟西汀治疗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 键 词: | 肿瘤 抑郁障碍 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 患者生活质量 干预效应 癌症患者 抗抑郁 氟西汀 汉密顿抑郁量表 |
收稿时间: | 2005-01-26 |
lnterventional effect of fluoxetin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