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引用本文:杨 阳,仉建国,沈建雄,赵 宇,于 斌,邱贵兴,王以朋,王升儒,张延斌,林莞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6):495-500.
作者姓名:杨 阳  仉建国  沈建雄  赵 宇  于 斌  邱贵兴  王以朋  王升儒  张延斌  林莞峰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100730 北京市,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100730 北京市,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100730 北京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672123)
摘    要: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1.4岁(5~9岁)。通过复习病历,对患者年龄、撑开次数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主弯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指标(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9±13.5个月(24~64个月)。8例患者共接受41次手术,其中33次为撑开手术,平均每位患者经历4.1次撑开手术。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为75.4°±26.4°,术后矫正至31.6°±10.8°,末次随访时为30.9°±11.4°。T1-S1长度从术前的30.0±4.4cm增至术后的35.1±4.0cm,末次随访时为39.9±3.5cm,平均年增长率为1.66±0.43cm/y。术前SAL为0.92±0.10,术后改善至0.99±0.02,末次随访时为1.00±0.05。有3例患者发生了5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相关并发症(4例次);无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安全有效,可有效地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患者的胸廓畸形,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

关 键 词:1型神经纤维瘤病  早发性脊柱侧凸  营养不良型  双生长棒技术  非融合技术  并发症
收稿时间:2017/2/13 0:00:00
修稿时间:2017/4/21 0:00:00

The efficacy of dual growing rod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onset dystrophic scoliosi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YANG Yang,ZHANG Jianguo,SHEN Jianxiong.The efficacy of dual growing rod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onset dystrophic scoliosi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J].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2017,27(6):495-500.
Authors:YANG Yang  ZHANG Jianguo  SHEN Jianxiong
Institutio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73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Early onset scoliosis  Dystrophic  Dual growing rod technique  Fusionless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