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引用本文:李超,周宇,付青松,于海洋,赵刚.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3).
作者姓名:李超  周宇  付青松  于海洋  赵刚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236003
基金项目:安徽省卫生厅重点项目 
摘    要: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同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4~39岁,平均18.9岁.术前侧凸Cobb角890~132°,平均10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3~5.7cm,平均4.1cm;侧凸柔韧性为16.1%~29.6%,平均24.2%;12例合并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6°-89°,平均67°.结果: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楔形截骨平均2.1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8.9h,术中出血量1200~4700ml,平均3100ml.无脊髓损伤.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毕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第4d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12°~59°,平均24.1°,矫正率为77.5%;12例后凸Cobb角22°~460°,平均35.6°,矫正率为46.9%;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3~1.3cm,平均0.7cm.随访8~41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5°~67°,平均27.9.,丢失3.6%;12例后凸Cobb角25°~51°,平均39.4°,丢失5.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4~1.6cm,平均为0.9cm.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与胸廓成形及后路脊柱矫形使用同一个手术切口,创伤小,节省了前路经胸的手术时间,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手术风险.应用此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性好,能获得较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关 键 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胸膜外松解  楔形截骨  重度  僵硬性

Posterior extrapleural thoracic releases and vertebral wedge osteotomy for severe rigid idiopathic scoliosi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