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荧光原位杂交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赵莹,郑冬,李娟,朱沃棠.荧光原位杂交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5).
作者姓名:赵莹  郑冬  李娟  朱沃棠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广东,广州,510080
摘    要:目的:探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loma,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及其与各项血清学指标和疗效的关系,旨在筛选有效预测疾病预后的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31例MM患者进行del(13q)、14q32易位、del(17p13)、1q21扩增等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其中del(13q)的检测采用了D13S319、RB1两种探针,14q32易位的检测采用IgH探针,del(17p13)的检测采用P53探针,1q21扩增的检测采用1q21探针.分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13号染色体缺失、14q32易位、1q21异常、17p13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45%、68%、50%、35%;35%的患者同时检出13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和14q32易位,79% del(13q)者伴有14q32易位,其中D13S319探针检测阳性者100%伴有14q32易位.31例MM患者诱导治疗后有21例患者达到了轻微反应(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疗效标准)以上的疗效,总反应率为67.7%,未发现del(13q)、14q32易位、del(17p13)和1q21扩增阳性患者与细胞遗传学异常阴性患者在总反应率上存在差异.结论:国人MM患者的常见染色体异常是del(13q)、14q32相关的易位、1q21异常、del(17p13),其中del(13q)与14q32相关的易位具有密切相关性.

关 键 词: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  原位杂交  荧光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畸变  预后

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in multiple myeloma
ZHAO Ying,ZHENG Dong,LI Juan,ZHU Wo-tang.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in multiple myeloma[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2009,38(5).
Authors:ZHAO Ying  ZHENG Dong  LI Juan  ZHU Wo-t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