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情绪障碍学生集体催眠治疗效果的量化评价 |
| |
作者姓名: | 李伟 |
| |
作者单位: |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心理科,山东省新泰市,271200 |
| |
摘 要: | 目的采用包含有广泛精神病症状学内容的症状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评价集体催眠技术对高考前情绪障碍学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5来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心理科心理门诊就诊的高三学生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7~20岁,平均(18.25±1.76)岁。对32名学生进行集体催眠治疗,1h/次,共进行10次,5周内完成。治疗前先向学生讲解催眠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基本要领。然后,用肌体放松法进行催眠诱导治疗,催眠师用单调、低沉、肯定的语气反复暗示。当学生进入催眠状态后,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心理暗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试,计算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各个因子分,并对治疗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疗效。结果32例接受催眠的学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经治疗后,所有受试者在症状自评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尤其以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其他共6项因子更为显著(1.88±0.65,2.68±0.92;1.85±0.67,2.84±0.78;1.80±0.63,2.43±0.82;1.83±0.71,2.56±0.78;1.91±0.69,2.75±0.81;1.90±0.77,2.58±0.67;t=3.44~4.12,P<0.001)。结论利用催眠疗法在学生处于催眠状态下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对缓解、治疗高考前学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较好疗效。
|
关 键 词: | 情绪障碍 催眠术 心理疗法 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学生 |
修稿时间: | 2005-05-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