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赤芍-牡丹皮药对治疗中风作用机制探讨
引用本文:马怀芬,龙凯花,朱凤霞,孟婷婷,王春柳.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赤芍-牡丹皮药对治疗中风作用机制探讨[J].陕西中医,2021,0(11):1635-1639.
作者姓名:马怀芬  龙凯花  朱凤霞  孟婷婷  王春柳
作者单位:(1.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2.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03)
摘    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赤芍-牡丹皮经典药对治疗中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药物与疾病数据库(Drug Bank)、赤芍-牡丹皮的疾病与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则分别由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建立,而它的药效成分与靶点网络主要运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而成,并同时进行了网络拓补分析; 至于核心靶点对基因本体(GO)的功能富集则主要运用DAVID数据库完成,同时也对百科全书KEGG(基因组)通路的功能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网络拓补分析结果表明,最核心的药效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奈酚、鞣花酸、黄芩苷,最核心的GO功能有活性氧代谢过程、脂多糖、核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膜微区、囊腔作用等; 最核心的作用通路有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等。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赤芍-牡丹皮药对干预中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赤芍-牡丹皮药对可能是通过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TNF通路、IL-17信号通路、P13K-Akt等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缓解中风功效,上述预测结果可为赤芍-牡丹皮药对在中风治疗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赤芍-牡丹皮药对  中风  网络药理学  山奈酚  槲皮素  黄芩苷
点击此处可从《陕西中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陕西中医》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