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认知、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的调查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陈仕敏 刘淼 宋扬 王盛书 王建华 贾王平 韩珂 刘少华 李雪航 何耀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3.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服务局保健室,北京 100082;4.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医疗技术系药学教研室,石家庄 400038 |
| |
基金项目: | 总参谋部院校保障课题(14BJZ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3590、82173589) |
| |
摘 要: |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
关 键 词: | 临床流行病学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 医学教育 |
收稿时间: | 2022-05-12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