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尚小龙  王玉  徐陈陈  董健健  艾文龙  张良杰  慈春玲  王训
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 神经疾病研究所附属医院,合肥 230001;3.安徽中医药大学 神经病学研究所,合肥 230031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0-037)
摘    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致病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用于治疗PD的药物主要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抗胆碱能药等,缺少可以明确改善病理进展的疾病修饰疗法。在中医学的认知体系中,该病属本虚标实,总由肝肾阴损、气血不足,并与风、火、痰、瘀关系密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对PD的防治,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处理,以及对DA能神经元的神经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其潜在的机制包括并不限于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炎症、调节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该文主要根据PD的发病机制进行分类总结,系统阐述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复方在防治PD中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以及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PD的中药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帕金森病  中医药防治  中药提取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收稿时间:2022-06-14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