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与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 |
| |
作者姓名: | 徐勇 张克让 杨红 |
| |
作者单位: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山西省太原市030001 |
| |
摘 要: | 背景:已有报道SARS一线医务人员在SARS事件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然而做为直接受害者SARS患者以及处于疫区的公众是否出现此症状,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调查SARS患者、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对象:选择2003-08/09太原市的114例SARS患者,93例疫区公众。方法:采用自编的应激源一认知问卷、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14例SARS患者,93例疫区公众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SARS患者及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②两类人群闪入、回避、警觉因子得分的比较。③SARS患者及疫区公众两组人群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分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SARS患者高于疫区公众(55.1%。31%,P=0.000);SARS患者闪入、回避、警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疫区公众(11.37&;#177;9.54,10.28&;#177;7.67,6.55&;#177;6.20;5.64&;#177;4.68,5.58&;#177;4.74,4.43&;#177;4.63,P=0.000);相关分析结果:SARS患者、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的保护因素。结论:①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相关人群中均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SARS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和闪入、回避、警觉症状较高。②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的不同,不同人群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
关 键 词: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 影响因素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