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30例回顾性分析☆
引用本文:于峥嵘,李淳德.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30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22):4385-4390.
作者姓名:于峥嵘  李淳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摘    要:摘要:回顾性分析2005-08/2008-0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可膨胀椎间融合器(B-Twin)行后路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治疗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8~72岁;椎间融合节段L1/2 1例,L2/3 1例,L3/4 1例,L4/5 14例,L5/S1 13例。单独应用B-Twin 8例(单枚1例,双枚7例),结合椎弓根螺钉22例(单枚17例,双枚5例);直径9.5/ 11.0 mm 28例,直径11.5/13.0 mm 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采用JOA评分(29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通过腰椎X射线平片评价融合间隙高度变化及腰椎滑脱纠正情况。30例患者中2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优良率97%,随访优良率100%。JOA评分术后优良率93%,随访优良率96%。融合间隙高度术前占上位椎体的0.29±0.09,术后占上位椎体的0.44±0.09,随访时占上位椎体的0.42±0.09。腰椎滑脱患者中,术前滑脱占上位椎体高度的10%~60%;术后滑脱占上位椎体高度的0%~40%;随访滑脱占上位椎体高度的0%~30%。无神经损伤、感染患者。减压过程中因粘连硬膜撕裂1例,术后融合器陷入终板1例,随访时融合器碎裂1例。提示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有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对神经刺激少等优点,术后及随访效果满意。需注意根据术前及术中测得椎间高度选择匹配的融合器型号;如放置单枚椎间融合器偏椎间隙一侧有碎裂可能,为防止碎裂应充分植骨,并可应用2枚椎间融合器。

关 键 词:腰椎  可膨胀  椎间融合器  后路椎间融合术
收稿时间:2/1/2009 12:00:00 AM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