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
引用本文:李其富,郭建,曹文英,周东,何俐,郑洪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2).
作者姓名:李其富  郭建  曹文英  周东  何俐  郑洪波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成都,610041
摘    要: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诊断CVST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CVS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 及其中19例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 . 结果 42例患者平均年龄(36±18)岁,男女比例为0.75:1.头痛、呕吐为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感染和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病因,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V)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表现为一处或多处静脉窦闭塞或不完全闭塞.19例有头痛和其他神经症状的患者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浆D-二聚体,其中15例>500 ng/mL(检测时间在起病30 d以内),4例呈阴性(检测时间1例在起病30 d以内检查,3例在起病30 d后).经脱水降颅压、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局部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后,42例患者中28例(66.7%)基本痊愈,7例(16.7%)症状好转,6例(14.3%)无变化,1例(2.4%)死亡.其中5例采用血管内治疗为主的重症患者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D-二聚体检测可能具有良好的阴性预测作用,特别是对发病30 d以内的患者.MRI/MRA及DSA检查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抗凝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血管介入治疗对改善重症CVST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